• 周三. 6 月 5th, 202410:47:34

    杭州到底有没有一碗好吃的片儿川

    杭州哪还有好吃的片儿川? 我决定好好去吃一下杭州的片儿川。扎扎实实吃了8碗片儿川后,也算找到好吃的了。

    奎元馆
    -面没问题,就已经不是传统的片儿川了

    价格:25元

    奎元馆是我去的第一家。没办法,老字号,名气响,压得住秤。当初就是奎元馆的一碗片儿川,把杭州片儿川推到了中国十大面的榜首。

    旅游口号都围绕他们家写:“来杭州不吃奎元馆片儿川,白来。”

    至今店里还挂着金庸老先生的字呢:“杭州奎元馆,面点天下冠。”金庸大侠肯定不知道,奎元馆的片儿川早变了。

    端出来的面,看面相,雪里蕻、笋盘、肉片一个不少。先喝一口汤,面汤汤底很清爽,味浓色清,还是可以的。

    捞一筷子面,等等,怎么又圆又胖?惊呼,奎元馆的方面没了?

    奎元馆说,圆面条有点多,下水后不糊,韧而滑口,吃起来有筋。关键是年轻人喜欢圆面条啊:(我没说过。

    别的面馆还好说,在奎元馆,我不能接受。

    片儿川是什么,解释都写的清清白白的。所谓片,是将蘑菇、笋片、肉片,切片;而“川”谐音“汆”,先将笋片、肉片与倒笃菜用沸水氽煮。面要用人工做的碱面,扁长的碱面,稍微夹生。

    而奎元馆这碗片儿川2.0版,好吃,却和传统片儿川没什么关系了。

    方老大
    -面偏油,性价比一般

    价格:20元

    有一说一,方老大的片儿川确实一般地很。做法还是依照传统的,该有的都有。

    碍不住面条油啊,实在油。食材也一般,尤其是笋片,咬了以后满口都是渣。

    平乐面馆
    -面很油,配啤酒更合适

    价格:25元

    第三家我去了平乐,这是老杭州人一定要我去的。他和我说, 平乐和慧娟红的时候 ,别说方老大了,连著名的复兴面街还没有呢。

    不过 , 现在年轻人再看到这碗油汪汪的面条 , 怕要掘地三尺——遁。重油重盐且不说,吃完了汤上还飘着一层油。

    我问了吃面条的大伯:“油不油啊。”大伯倒是一本正经:“片儿川就要这一点油香。”

    我看他们,大中午一碗面,一块大排,一瓶冰啤酒,没有大油,冰啤酒怕下不了肚。

    慧娟面馆
    -连锁不稳定,老店更好

    价格:22元

    慧娟,也还是大伯们口中从前的味道。

    不过,认真说,慧娟要分门店,望江路的老店做的确实地道、落胃。

    而滨江那家店,我去了几次了,都很一般。上来的面就熟透了,要是不抓紧吃,就坨了。

    竹华面馆
    -小众却好吃的片儿川,有点惊喜

    价格:17元

    吃了那么多有名的,我就想找一家小众的尝尝。

    还真被我找了一家,竹华面馆,没想到味道竟然还不错。它开在著名的复兴南街那片的紫花路上,这条路上,也扎满了面馆。

    这一碗面做得清爽、地道。蘑菇、雪里蕻、肉片一个不少,夏天没有用高昂的笋,礼貌地配了笋干。考虑到这一碗17块,确实也不要什么自行车了。

    阿琴面馆
    -社区店,连锁店里做的最好的一家片儿川。

    价格:22元

    也是竹华面馆给的灵感,我开始往社区找片儿川,一下打开了任督二脉,杭州要吃正宗的片儿川,还得往老社区走。

    只做社区店的阿琴面馆就是一家。清爽汤底,面条软硬适中。关键,15元一碗,性价比真的吊打一众面馆了。

    方传面馆
    -出品稳定,好吃

    价格:20元

    常规稳定好吃的还有方传面馆。他们家的片儿川,面条有嚼劲但不发硬。面汤尤其好,一口一口喝,很鲜。

    菊英面馆
    -平心而论,菊英的片儿川没那么不堪

    价格:25元

    吃到这里,我已经找到了好吃的片儿川了。还有最后一家,菊英。

    卖给温州人后,口碑每况愈下,我本来都不打算去了。

    不过,在杭州吃片儿川,绕开菊英也说不过去。毕竟,菊英是给片儿川开创流派的。

    片儿川有“红派”“白派”,菊英是吃白派,白汤+腌制时间绿色的雪里蕻。

    另一个是“吃红派”,绝大多数面馆都是这个做法。生面下锅,煮到面芯一点白出锅,浇头用倒笃菜配冬笋,汤里加酱油。

    犹豫了下,还是去了菊英。

    刚到门口就看到外卖小哥跑进跑出。想起从前的老板颜宝福掌舵:“面条是不能打包的,不好吃。”

    那真是菊英最傲娇的时候,食客们争相宠着,有寒暑假,只开上午,后来上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一举成名,成为杭州必吃的一碗面。

    我去吃的时候,做好了骂骂咧咧的准备。

    不过,这一碗面,倒是吃的干干净净。平心而论,现在菊英比不上从前,不过单论这碗片儿川来说也不差了。

    面上的一层,看着油花花的,它是老菊英特色的猪油浇面,端来时,还咕咕冒着泡。面条是传统的手工碱面,头几筷照例生硬,看看面条芯,中间一点白。

    一碗面吃到后来,面条反而越来越顺滑。

    夏季,菊英还是用鲜笋,白嫩无渣,连吃几片,居然一点不涩。雪里蕻,精致的翡翠绿;猪里脊像才从热水里烫过,又粉又嫩。

    片儿川里的雪菜也分为两派:倒笃菜和雪里蕻。

    菊英么,默认雪里蕻,要吃倒笃菜,要特地关照一句。我个人喜欢雪里蕻。一青一白一粉,煞是好看。

    这几碗面,吃了快一个月,一趟趟赶出去,花了很大的时间成本。好在还是有收获的,杭州还是有好吃的片儿川,就是再没有一碗值得专门去打卡了。

    也没什么遗憾的,说到底片儿川能成为杭州特色,并不是因为稀有,难做;恰恰是因为,家常,好做。

    眼下,片儿川更深的危机大概是“油香”。以前的人干重活,需要重油重盐的片儿川,抗饿。老一辈人习惯了,好这一口“油香”。

    同事的老妈,退休了,大清早还要吃片儿川,不然心里发慌。年轻人,看到这油花花的汤头,早皱眉了。